您的位置首页 » 每周一读

骗出来的”糖尿病

时期:2018/11/27 10:54:32 点击数:

       我想,看到这个题目的朋友定会讪笑一番: 没听说过糖尿病有编出来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笔者遇到过不止一例被骗出来的糖尿病患者。现挑一例典型的说给大家听听,意在给您提个醒。

老孙是一位退休教师,老伴老连原在老家务农,后按政策办理了“农转非”,在烟叶站干临时工。老孙退休后,老连也不再工作,老两口回家享起清福来。

在地县城中,这是一个颇有知名度的家庭:老孙高级教师退休后,工资较高。由于平时为人谦和,孙老师人缘很好,桃李满天下。老连勤快能干,贤良淑德。三个子女都很出息,清一色的博土生。大儿在美国,二儿在上海,小女儿再省城,工作单位都不错。这样一个家庭, 惹得邻居们人人羡慕。

考虑到老伴为了这个家庭含辛茹苦,功劳、苦劳都不少,老孙对妻子百依百顺、呵护有加。用外人的话说,老连真是掉到蜜罐里去了。

可能是物极必反的缘故,世间十全十美的事还真少。虽然外人夸赞,可老连自己一点也感觉不到快乐。自从退职之后,离开那有说有笑、有打有闹的工作环境,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来到城里居住,没有几个能啦啦呱、唠唠心里话的人。时间一长,话也少了,心也懒了,睡觉也不香了,吃饭也不甜了。高兴的事也不感到愉悦,烦心的事却是接连不断,挥之不去。更要命的是,心里烦闷无处诉说,怕人家笑话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吃饱了撑得难受。

对老伴的情况,老孙看在眼里, 疼在心里。和孩子们一商量,先到上海从头到脚查了一遍,没有发现异常。拿了些谷维素、柏子养心丸之类的药就回来了,照方用药两三个月,并无收获。一急之下,老孙拉着老伴来到省城,又是抽血,又是验尿,B超、胃镜、CT统统做了一遍还是平安无事。医生建议,多参加外户外运动和集体活动,不能老闷在家里。

回家后,老两口定了个活动计划: 每天早、晚两次户外运动,每次不少于半小时;每一到两周参加一次集体活动或朋友聚会。说了算,定了干,第二天一大早,二人就上街了。

清明前后的早上,春寒料峭,大街上的人不是很多,大路旁边一张铺着白布的桌子和旁边站立的三个女孩显得格外醒目。两人凑近一看,原来是“中国糖尿病防治中心”的“工作人员”免费进行血糖监测。看到瑟瑟发抖的女孩,老连自言自明地说:“这些孩子真不容易。大早在这里挨这个冻。”这时,就听一位女孩甜甜地叫了声:“大姨,我们查血糖不收钱,给您查个看看吧?

孙老师问:“你们不收钱,在这里挨这个冻干什么?”

“我们是在进行一项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任务。”

“噢。是这样。但是她的血糖不用查。”孙老师说。

“为什么?”女孩“天真”地问道。

孙老师把老连的情况大概说了一下。两人刚要走,另一个女孩又开口了: “大爷,给您查查吧?

孙老师自我感觉良好,本来不想查。老连在旁劝道:“这些孩子不容易,你就查查吧,反正又不要钱。”老孙想,也是这么个理。就让她们扎指尖查了个血糖。

本来孙老师是想应付一下, 没想到,女孩叫道“您的血糖高哪!”老孙心想,肯定不可能。女孩看他不相信,建议再查次。这时,老连自告奋勇,“我查一个看看,反正我的血糖正常,看看我的就知道准不准。”老连一查,同样血糖较高,而且两人都差不多,都在8 mmol/L左右。

老连说:“姑娘, 你们查得不准,这样会误事的。”

可女孩异口同声地说:“大姨, 我们是正规大单位的,仪器没有任何问题,结果都非常非常准确。这样吧,您给留个电话号码,我们过几天再换个仪器给您复查复查。”

老两口以前不大出门,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还以为人家是在“学雷锋”呢。老孙说:“算了, 不用麻烦你们了。”老连觉得拒绝人家有点过意不去,心想,留个号码应付一下, 不再找她们就是了。这样就把家里的电话号码给了一个女孩。

“说来也巧,第二天早上,我们刚走到兴盛酒店门口,看到一堆人凑在那里。过去一问,原来有免费的糖尿病知识讲座。我们想反正凑凑堆,热闹热闹没有坏处,也就随着人群进去了。”这是老孙夫妇就诊时告诉我们的。

进去以后,发现听讲的人还真不少。主席台上坐着三位男士。一个40岁左右,一脸精干,自我介绍是“中国糖尿病防治中心”的办公室主任。另外两位都在60岁以上,白净的皮肤,花白的头发,一人架一副眼镜,一看就是有学问的人。老连听说他们也是“中国糖尿病防治中心”的,悄悄地和老孙说:“他们是一起的,看看这些人怎么说。”

两位老者,轮流讲课。重点是糖尿病是怎样发生的,有什么临床表现,有什危害怎样预防,如何治疗等,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 “糖尿病重在预防”二是“治疗糖尿病不能只看血糖高低,要全面调理”。讲得有理有据,听得人连连点头。

最后免费在血糖。正常的给“糖必某某1号”“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血糖高的给降血糖的“纯中药” “糖必某某2号”, “重点降糖,全面调理”。接受检查的人并不多,买药者更是微乎其微。当时,老孙夫妇还感到纳闷。后来才知道,听讲的人群中,大部分都经过多次“洗礼”,有了一定的“免疫力”。

由于有那天早上的经历,老孙决定再查次血糖看看。工作人员很熟练地操作快测血糖仪,老孙的血糖仍然偏高,是7.7 mmol/L老两口都感到纳闷,老连也再次检查,和老孙的结果差不多。两个人更觉困惑和不可思议。

这时,站在旁的一位讲课的“教授”开口了:“你是否有口渴、消瘦、吃饭多的表现?

“没有啊。”老连回答道。

“那你是否感到全身没有力气,懒散不舒服,心烦失眠的症状?

“有啊。老连边回答边想,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这时,“老教授”把糖尿病“前期”和“早期”的病因、临床表现详细地讲给老孙夫妇听。老连越听越觉得和自己的情况吻合,越听越感到“老教授”说得在理。“老教授” 趁机向老连推存他们的药物:“你俩的血糖都不算太高, 先服用‘糖必某某1号’吧。没有病的人吃了对身体也没有半点坏处,还能起到保健作用。”说得老连还真有点动心。直到这时,老孙仍然半信半疑,老连也为一个月近千元的花费心疼。老两口婉言谢绝了“教授”的“好意”,其他人也没再劝说。

回到家后,两口子就嘀咕开了:“难道真是血糖高? 不可能呀,大医院怎么查着都正常呢?难道真像他们说的,早期就是有时高有时低?”正在狐疑间,电话铃响了。接起来听,是那天街头女孩打过来的,说要过来看看他们。老两口正在设主意的时候,心想再了解了解也好,于是告诉了她们具体住址,

这次过来了一个姑娘。一进门很有修养地换上拖鞋,略表同情地说:“你们今天在的结果也高。教授说了,两次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然后口气转,“不过, 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你们的病还在早期,用用药就好了。”

老两口感到奇怪,今天只是留了名字,没留其它信息,她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检查情况呢?不常到这种场合的人还不知道这叫“诈骗互助组”。老孙和老连本想多了解一些糖尿病方面的问题,可这位姑娘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一味地推销她们的药。

说起来,老孙两口还算谨慎,没有轻易答应女孩的要求。女孩也很知趣地离开了。

自那天以后,女孩一天两次打电话“问候”。老两口虽然也有些烦,可姑娘甜甜的声音,诚恳的态度,让人不忍心不接。第五天,老连再次接到电话后坚持不住了,和老孙商量: 要不买一盒吃吃看看, 反正又药不着人。”老孙一是被姑娘的耐心所感动,也是为了让她们不再联系,图个清静,就默许了。

可能是女孩不专业,错把“糖必某某1号”拿成了“2号”。当时,女孩不知道,老两口更不了解,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开始服药。

中午服用后,当天下午5点钟左右,两人同时感到饥饿、心慌、出汗。赶紧吃了碗中午剩下的米饭,渐渐地症状消失了。老孙赶紧打电话问是怎么回事,女孩竟然不知就里,回答说减减量就行。

虽然减量后那些症状仍然出现,但确实轻了。同时,老连吃饭比以前多了,七八天的功夫体重长了接近一公斤。 于是,老两口又买了三个月的量,打算多吃一段时间。

买的药服完了,老孙打电话再次要药,电话变成了“空号”,怎么也打不通。买不到就不吃了,两人也没往心里去。

让人不安的是,停药后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夫妻俩同时感到食欲不振、口渴、乏力。到医院在空腹血糖, 老孙是9.2 mmol/L,老连是8.2mmol/L这下可真把老两口弄到云里雾里去了。两人一商量,决定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烦人的是,口渴、乏力等症状不但没有随时间的延长而减轻,反倒是逐渐加重了。为求一个确切答案,老两口来到了医院。

我再次让二人查了空腹和餐后血糖,证实确实都患有糖尿病。详细了解了两人的病史,特别是老连的外地诊疗情况,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一,老连在外地检查得非常全面,不止测了血糖,两个医院都监测了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白蛋白完全正常,由此可以确定那时候老连根本没有患上糖尿病;第二,从老孙和之两次街头和讲座场所测的血糖值基本相同的事实推断,服药前老孙也没有糖尿病;第三,两人服药后立即发生了低血糖反应,可以佐证二人既没有糖尿病,这种名也肯定不是“纯中药制剂”,里面掺加了降糖作用很强的西药;第四,二人的糖尿病都是由于吃这种药物引起的。

这种情况,懂医的人很容易理解,可对医学知识一窍不通的夫妇俩,还真费了一番口舌才让他们弄明白。

一开始, 老两口都没有糖尿病,胰岛β细胞的功能正常,起码是可代偿的。这时候服用强促泌剂,β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自然要发生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对人体是有害的,为了尽快消除这种状态,大脑就会“下命令”让升血糖的激素尽快分泌。在这些升血糖激素的作用下,大量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这样血糖就升高了。低血糖后伴发的高血糖,医学上叫做“苏木杰反应”。

低血糖状态可以导致下三种不良结果:一是升糖激素增加,人体在长时间低血糖的情况下,这些升糖激素分泌活跃,老是处于一种高水平状态; 二是胰岛素分泌异常,在药物的刺激下,胰岛素被动分泌增加,主动分泌减少;三是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低血糖状态下,方面有身体的 “自救”反应,使血糖“反跳”,另一方面,低血糖刺激食欲,进食量增加,不但使血糖更高,还能使身体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停止了促泌剂的应用,升糖激素水平仍高,胰岛素主动分泌减少,发生糖尿病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就像临床上降糖药物过量后,要及时减量,否则时间长,不但减不下来,反倒需要增加药量是样的道理。

听了我的解释,孙老师懊恼万分:“这不是没事找事, 自作自受吗? !自作孽,不可话,不治了!”老连更是气得脸色发青,直喘粗气。看到这种场面。在场的病人也都义愤填膺,大骂骗子谋财害命,禽兽不如。

作为医生,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劝导病人。我先让老两口坐下,给他们倒了两杯水,让他们清消气。然后问孙老师:“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我上的是师范,学的数学。”

“你知道那些讲座、卖药的人学的是什么吗?

“谁知道他们学什么。连地痞流氓都不如!

“孙老师,那些讲座的人有医学基础,但是也和卖药的一样,是专门学骗术的。”

“林院长,你别开玩笑了。让他们都气死了!

“我没有开玩笑。虽然国家没有开这个专业,可地下骗术学习班却非常红火。他们有专门的培训人员、场所、教材和程序。拿‘一夜暴富’‘坐享其成’亿万富翁’等子虚有的幌子和‘例子’给学员洗脑。培训场所的学员都像打了兴奋剂一样,激动万分,热血沸腾。岂不知,他们也是受骗者,只能出力挣个小钱。”说到这里,看到老孙和老连情绪平稳了许多。

“孙老师是靠教学养家糊口的,这是你的职业。骗子们是靠欺骗来吃饭的,他们干的就是这个行当,这也是他们的职业。论数学,你比他们不知高出多少倍去,可是,论骗术你就远远不是他们的对手了。许多高干,甚至学医的人都被他们糊弄了,何况平民百姓!记住两条在:骗子面前,你永远是弱者,永远是门外汉,水远不是他们的对手;天上不会掉馅饼,也不会掉奇迹。凡是免费项目之后卖药的,凡是把自己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的,就定是骗子。 退一步讲, 骗子们卖的降糖、降压之类的‘药物,如果吃了以后没有明显的降糖或降压作用,这还好一些, 因为他们只是“谋财’。如果作用很明显,那就一定不要用。这样的东西一定掺加了毒副作用很大的西药,他们是在“谋财害命。正规的义诊,政府部门也组织,我们也经常参加。但这种义诊所有项目都免费,也不卖药。如果是针对某个区域或某种病义诊,所带的药物也全部是免费发放。记住了这两条,你就不会再上当受骗了。吃一堑,长一智,让坏事变成好事。千万不要再生气、懊恼,否则对自己更不利。那不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吗?这不是智者所为。”

听完我的话,老两口默默地点了点头。、

其实,我也有困感,骗子们是如何让正常血糖显示为高血糖的?老两口怎么就这么巧,同时被骗出了糖尿病?答案肯定有,但事实让人痛心、揪心、恶心,无心再去寻求具体的答案。这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此后,夫妇俩又来过几次,病情控制良好。平时温文尔雅的孙老师期间说的一句话让我震惊: “每当看到路旁、药店免费查血糖的,我的血就往头上涌,恨不得跑过去砸烂桌子,揍他们一顿!”可见,不是当事人,体会不到那种愤怒的心情。送给朋友们一首古体诗:

 

天降雨雪是常情,谁见空中掉馅饼?

梦里好事终归虚,现实生活多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