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每周一读

“葫芦医”判断“葫芦病”

时期:2018/11/28 9:28:32 点击数:

     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今天从电视上听到则消息:由于户籍部门的失误,导致两个人的身份证号码相同。让人惊奇的是,两人的姓名竟然也完全相同这真是巧中之巧。这么巧的事是怎么发现的呢?原来,两个吴姓人士中的一个有杭州作案,另一位从未到过杭州的人通过身份证号码被查到,从而遭受不白之冤这事真不能怨办案的警察,谁能想到两个人的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会完全相同? 无辜者喊冤,事情才得以发现。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碰上的两位病人,吴师傅和白科长。这两位的情况也是奇巧无比:不是糖尿病的被误诊为糖尿病,是糖尿病的却被“排除”了糖尿病,做出诊断的竟然是同一位医生。

吴师傅人高马大,是一家机械制造厂的老职工,去年53岁。年轻时的他由于块头大、身体好,重活累活没少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知识的积累,吴师傅成了人人尊重的老技工。指挥别人的时间多了,身体力行的机会少了,不知不觉中肚子大了,劲头小了。过了50岁后,时时感到疲乏无力,饭前饥饿,吃再多的东西也靠不到点。开始,还只当是年龄的原因,后来身体瘦下来了,才到医院检查。

吴师傅找到一位坐门诊的老大夫。老大夫富态面相,态度和蔼。为吴师傅从头到脚化验检查了一遍后对吴师傅说:“你肝肾没有异常, 血、尿糖不高,没有大问题。回去少干活,多吃点好东西补补就行了。”然后开了点维生素、归脾丸之类的药。吴师傅取上药,满心欢喜地回了家。

老伴一听吴师傅的叙述,立马到市场上买了两只老母鸡。当晚就炖上了一只。别说这个办法还真灵,一只鸡吃了三天,饥饿感消失了,劲头也大了。老两口非常庆幸——真找着好大夫了。

谁料,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吴师傅体力急剧下降,吃饭少了,可喝水多了,每晚都要起来喝两次水。更要命的是,不到一年的功夫,眼睛看东西也逐渐模糊。吴师傅再次来到医院。先到眼科就诊,结论是糖尿病眼底病变和白内障。再查血糖,空腹7.20 mmol/L.餐后1小时19.38 mmol/L, 2小时21.47 mmol/L餐后2小时尿糖4个加号。诊断已经很明确了: 2型糖尿病,糖尿病眼病。

白科长是位女同志,去年33岁,在事业单位工作。因为吃饭多,消瘦,乏力也就近到吴师傅去的那家医院看病。可能是老大夫常坐门诊的缘故,白科长也找到了这位医生。听了白科长的描述,老大夫考虑是糖尿病,可是空腹血、尿糖都正常。为谨慎起见,又在了餐后2小时血、尿糖。结果,血糖10.8 mmo/L,尿糖±。医生考虑还是糖尿病,给开了消渴丸治疗。

白科长回家后照方服药,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吃得更多,劲头更差。而且心烦易怒,心慌多汗。心想既然是糖尿病, 就到糖尿病医院看看吧

根据白科长的介绍,我们考虑糖尿病和甲亢的可能性最大。于是进行了针对性的检查。   结果证实,甲状腺机能亢进,葡萄糖耐量异常。单纯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个月,症状基本消失。3个月后复查葡萄糖耐量完全恢复正常。

笔者无意贬低这位医生。相反,复习二人的就诊过程,就会发现这位老大夫是认真负责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原因就在于非专科当生的局限性不能适应糖尿病的复杂性。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飙升,许多医院开始重视糖尿病的治疗。但糖尿病是一种危害全身所有器官的复杂疾病,而一般门诊大夫对其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难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随着生活水平和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糖尿病和甲亢的发病率同步上升。两种疾病既相互联系又各自为病。二者都是代谢性疾病,发病初期都呈隐匿性,临床症状有相似性。糖尿病可以加重甲亢的病情,甲亢可以引发糖代谢异常,使血糖增高,这些“葫芦”特征极易让人产生误诊。但是糖尿病和甲亢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又是完全不同的,必须明确诊断,才能有的放矢。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有深厚的医学素养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否则,发生“葫芦医”诊断“葫芦病”的情况就不会是个例。所以说:

鲁鱼相似不相同,菽麦不分怎务农?

  用好降魔打鬼术,先需火眼识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