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每周一读

过山车一样的血糖

时期:2018/9/26 10:54:03 点击数:

      坐过过山车的人都会对过山车剧烈起伏的运行印象深刻。其实,有些病人血糖的变化,一点都不比过山车逊色。

许大妈前年75岁,有12年的糖尿病史。由于药物继发失效,当地医院适时给予胰岛素治疗。许大妈的老伴、女儿、女婿都是当地卫生系统的领导或职工,医院根据老人的要求,“高抬贵手” ,没有让其住院调整胰岛素,仅仅根据空腹血糖做了几次调整。

应用胰岛素20多天后,许大妈多食、乏力、消瘦等症状更加明显。无奈之下,女婿陪她前来就诊。

按理说,老人用上胰岛素后各种症状都应该有明显的好转才对,怎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为了了解事情的缘由,我们按常规给老人测了7次血糖。第一天先测早、中晚餐前和午夜血糖,问题就出来了。晚餐前13.4mmol/L,午夜2.2mmol/L,一看血糖这么低。又是在夜间,护理人员嘱咐许大妈一定要进食含糖高的食物,老人和家属都应诺着。

由于长期高血糖对神经系统的损伤,老人对低血糖的反应很不敏感。即使低到这种程度也没有明显不适。因为担心进食后晨起血糖升高,老人一口饭也没吃(这也是许多患者的做法。查血糖时少吃饭或多吃药,掩耳盗铃)。第二天早上,值班护士告诉大妈,因为夜间进食,血糖可能较高,不用担心。老人嘴上应看,可心里暗笑:我没吃饭血糖肯定会低。一会功夫, 结果出来了: 13.5mmol/L老人和家属都不相信,并把真相告诉了护土。为谨慎起见,护土重新进行检测,结果依然如故。许大妈和家属都“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护土告诉她,这叫苏木杰反应,是低血糖引起的高血糖,也是身体的一种自救反应。如果不在午夜血糖,只看早餐前血糖,很容易误认为是胰岛素用量不足,这时再加大药物别量,超过机体的代偿能力,就会导致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等产重后果。

午餐前的血糖结果,又让病人和家属吃了一惊: 22.3 mmol/L。第一天检测结束后,我就征求病人和家属的意见。好在家属懂医,主动提出住院治疗。可许大妈却不同意:“有什么必要住院? 还撇家舍业地跑这么远。”

我告诉许大妈,血糖的波动是个大问题。它不但伤害病人的体质,更重要的是能够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甚至比高血糖的危害更大。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空腹血糖不高,并发症却很严重,而有些空腹血糖较高的人并发症却不明显。

对血糖来讲,胰岛素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没有任何药物能像胰岛素一样,降糖作用如此显著。只要调整得好,可以使全天的血糖达到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水平。这是口服药物无法做到的。另一方面,由于降糖作用巨大,调整不好,很容易出现血糖漂移,病情加重。调整好胰岛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调整不好。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有过而无功,这就是住院调整胰岛素的重要原因。

许大妈也是有知识的人,经我这一说, 同意住院治疗。由于治疗效果好,大妈非常满意,逢人就介绍通过多点检测来调整胰岛素用量和比例的重要性。

根据许大妈的经历,参照《三字经》的用韵,写下几句话,提醒大家:

世间事,皆相连。

一个点,孤立现;两个点,一条线;多个点,连成片。

看一点,太局限;看一线,容易偏;看一片,才全面。

病与疾,逞凶顽;如闪失,命关天;休孟浪,莫等闲;细检查,明诊断;药症合,自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