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病人听见“胰岛素”三个字就直摇头,对胰岛素的认识存在很大误区。今天我们就来击破谣言,走出误区。
1、打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会上瘾
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生理性激素,并不会产生依赖性。部分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长期注射外源性胰岛素,但不存在成瘾的问题。相较于很多的口服药物,胰岛素反而更加安全。胰岛素的最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只要使用方法合理,副作用就可以大幅下降。
2、打上胰岛素,说明病情严重了
有的患者认为使用胰岛素意味着病情很重已到了晚期,从而心理压力过大失去治疗信心。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是唯一的治疗手段,使用胰岛素并不能说明病情严重。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发病早期需要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手术和孕期也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治疗能使身体的代谢平衡维持正常,是有效控制病情的手段,还能延缓或防止患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所以使用胰岛素不代表病情严重。
3、打胰岛素会很疼
胰岛素注射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疼。胰岛素注射针头非常细,注射时注意这些小窍门:选择合适的针头,酒精消毒皮肤干燥后注射,提前1小时将冷藏胰岛素取出恢复至室温(不高于30℃),注意轮换注射部位,使用正确的注射方法等等,能大大减轻疼痛。
4、打胰岛素可以在一个部位重复注射
患者习惯在同一个部位注射胰岛素,就算局部出现硬结也照打不误。殊不知,这种做法非常错误!胰岛素需要皮下注射,适合皮下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有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和臀部。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该部位皮下组织比较厚且神经分布相对较少,有利于胰岛素充分吸收,误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较低,注射带来的不适感比较轻微,也最容易进行自我注射。注射时要避开脐周,也就是在肚脐周围5厘米范围内不要注射胰岛素。注射时要注意轮流注射,避免长时间注射引起局部结节、脂肪萎缩、感染等,影响胰岛素吸收导致血糖波动。
4.胰岛素要一直冷藏保存
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在2℃-8℃的环境中冷藏保存;开封后的胰岛素,在避光、阴凉(温度不高于30℃)的室内可存放4周;旅行时可将胰岛素存放在保温袋中。
5.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
胰岛素注射针头必须一次一换。重复使用会使针头受损,增加注射疼痛;易堵塞针头,影响剂量准确性;会增加皮肤感染和硬结的风险。
6.打胰岛素就可以不用控制饮食
虽然胰岛素治疗对血糖控制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再进行饮食控制了。合理膳食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无论何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应进行饮食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胰岛素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7.预混胰岛素不混匀不会影响降糖效果
预混胰岛素是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胰岛素制剂,如果使用前忘记摇匀或者摇匀不充分,就会导致胰岛素中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比例不合适,从而影响降糖效果。
温馨提示:胰岛素的种类繁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应用。切不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咨询电话:3189999/3165189
供稿|内分泌一科
编辑|宣教科
审核|宋乐芹